|
维尼熊
发表于 2017-3-23 08:28:59
252 浏览 0 回复
南刘集乡低收入户陈伏喜靠双手奋力脱贫!
“虽然是低收入户,但我却一直牢记一句话:人穷,志不能穷。假如连志气都穷了,国家不管有多少好政策,都别想真正摘掉自己头上的‘穷帽子’。”这是陈伏喜多年来一直自己对自己说的一句话。
泗阳县南刘集乡石渡村建成组的陈伏喜,今年65岁,身患残疾,本来一家7口人生活靠在外做水电工的儿子陈彪支撑着,但陈彪摔伤了胳膊暂时失去了工作能力,全家生活陷入困境。然而,这么一个风雨飘摇的家庭,陈伏喜却乐观面对,没有怨言。在政府的帮扶下,一家人开始养猪、种雪菜,日子过得越来越滋润。
贫困户养猪脱贫
“看到邻居陈伏中养猪效益不错,2016年春天起,我就跟着陈伏中学习养猪技术。去年出栏肥猪68头,赚了近5万元,种了4亩雪菜,收入3万元。这不,今年就脱贫了!”3月9日上午,记者来到南刘集乡石渡村,陈伏喜正往雪菜地泼猪粪水,动作麻利,高兴地说着。
为配合县里畜禽养殖整治,今年,陈伏喜将逐渐减少养猪的数量。为弥补损失,他流转别人土地种了12亩雪菜,今年的收入预计将超过去年。
“还得感谢政府的扶持,感谢扶贫对接负责人於乡长。”谈到养猪的甜头,陈伏喜说,猪牛价格稳定,养殖风险低。去年2月份,陈伏喜已有养猪的打算,但苦于没有资金,后来在政府的担保下,最后贷款购买了苗猪和生产资料。
陈伏喜嘴里所提到的於乡长,就是该乡负责扶贫的副乡长於亮。去年2月,乡建立“一对一帮扶”工作机制,於亮对接的便是残疾户陈伏喜。
支撑老弱病残一家
“陈伏喜身残志坚,没有等靠要,一个人支撑起一个老弱病残的7口之家,其乐观向上的心态让人感动!”於亮说,这是一个各种困难汇聚的家庭,陈伏喜每天都坚强面对,他的时间安排得很紧凑。他跟着陈伏中学习养猪技术。每天早上四、五点钟他和妻子就起床切猪菜、和猪食、打扫卫生。为节约开支,他自配饲料,自己家繁育母猪下猪仔。每天都将猪舍内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到他的猪舍基本闻不出异味。
“每天都是乐呵呵的,看不出他有任何苦楚。空闲时间还到工地上打打零工补贴家用。”於亮说,陈伏喜虽然贫困,但有想法,勤快,心态好,所以他二话不说就帮他做了担保。
记者走访其雪菜地,发现长势喜人,陈伏喜的妻子正在除草。陈伏喜介绍,今年生猪要出栏80头,雪菜12亩,还有别人不种的水稻10亩,家里7口人开支除外还有一定的结余呢。人只要不懒加上政府帮扶我们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的。
自立自强生活有盼头
记者走访陈伏喜的家里,陈伏喜的老母亲正在理一堆芫荽,准备拿到集市上卖。老人说,这一家子,每月需很多花销,自己老了,家里老小都靠儿子媳妇两个人撑着了。她平时帮煮煮饭,也算是为儿子媳妇减轻一点负担。让她欣慰的是,儿子很争气。
“陈伏喜身残志坚、自强自立奋力脱贫,这种精神不仅值得很多贫困户学习,也让我们非常感动。”於亮说。
当记者问道陈伏喜60多岁为什么还要种植12亩雪菜,养养猪完全可以支付家庭开支了,也可以在家安享晚年。但他却告诉记者,并不认为自己老了,他还有大把的力气,想把雪菜种植成功后帮助更多的贫困户树立信心,发展种植,真正摘掉自己头上的“贫困帽”。
据了解, 2016年初,南刘集乡通过设立“自强不息”奖,激励广大低收入户提升内生动力,自主就业、创业。这一奖项不仅对获奖个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还专门定制获奖铁牌,派专人送到获奖家庭手中,钉在他们房前,让他们觉得有面子,有荣耀。通过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充分发扬他们的榜样示范作用,传播正能量,提振精气神,激励其他贫困户增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内生动力。
在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中,南刘集乡越来越体会到激发低收入户内生动力的重要性。2016年9月,南刘集乡在设立“自强不息奖”的基础上成立了宿迁市第一家扶贫协会——泗阳县南刘集乡自强脱贫互助协会,吸纳全乡804户低收入群众为会员。之所以取名“自强”,是取“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意思。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治心。贫困户要脱贫,激发其脱贫的主体意识和内生动力是关键。陈伏喜的事迹就是一个好例子。
|
|
|
|
|
|
|
登录或注册
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