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萌萌 发表于 2013-7-20 18:26:52 521 浏览 0 回复

泗阳来安一问来安:安从何来?



来安,安从何来?
                                               戎宏宽
来安来安来去平安
来安来安来则安之


   一问来安:安从何来?


    据泗阳赵氏族谱记载,清康熙10年(1672年)徐州双井有赵氏守恒、守义兄弟俩来此地,见此地通京大道贯穿东西,京杭运河近旁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在此安家落户,繁衍生存一定会兴旺发达。于是兄弟俩决定在此安家落户,兴集开市。为集市起名“来安”。并异口同声:“来安,来安,来到此地平平安安,一定会兴旺发达。”从此这块宝地就有了美丽的名字:“来安”
来安自从兴集开市时,南北商家骆绎不绝地来开店经商,不到十年时间“永源”、“恒源”、“义昌、“义纪”、“永泰”、“裕丰泰”百杂货店相继开业,“兆龙”丝货店、“兴纪”大染坊也随之开张营业,很有名气的“同仁堂”、“大德生”、“毛恒泰”、“本昌堂”中药房也陆续开诊,“以山”茶馆茗香四溢,槽坊油坊香飘淮泗两县。
“二、四、七、九”逢集日,集上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从此,来安集市景繁荣,商贾云集,淮泗两县几十里范围的老百姓、生意人都愿意赶来安集。
任何集市都有兴衰史,而来安集自兴集以来兴而不衰,就是在抗日战争时,老街被鬼子火烧过第二天(腊月二十四),街上断壁残垣,被烧焦的房料焦糊味呛得人难以喘气,四周老百姓、生意人照常来赶集,不到一年时间,数百家门面房就重新建起。
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来安先后成立了供销合作社、农具厂、食品站、粮管所、邮电局、信用社,扩建了来安小学,新建了中学。由于发展的需要,老街已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兴建了一条宽阔的南北大街,徐淮公路由南首改道北首,从此有着341年历史的来安更加兴兴向荣。
来安:安从“历史悠久”而来!


二问来安:安从何来?


来安历史悠久,地杰人更灵。在仅1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养育着6.4万人民。过去兔子不拉屎的盐碱地经旱改水后,如今春天麦浪滚滚,秋天稻谷飘香,意大利杨树给来安人民带来了巨大财富,肥沃的土地滋润着万物,万物又养育着这里的百姓,使这里的人们聪明、善良、勇敢。
早在乾隆年间,来安“胡氏节母”的美德就受到了乾隆皇帝的亲自表彰。
为了推翻旧社会压在穷苦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来安有138位英雄献身祖国的解放事业。
“父子烈士,老少英雄”的事迹在淮海地区传扬。
在敌人面前誓死如归的英雄刘永安,就出生在来安的束大庄。
还有那英名永留四平的英雄戎宏章。
更有那被日本鬼子狼狗活生生咬死的抗日英雄赵维四乡长。
著名的苏北琴书艺人丁士云先生,就出生在来安老街上。
近年来,来安籍在外地工作,职称在县处级以上和博士学位的就有数十位。
解放前后的泗阳县,有六位是来安籍的县长。
来安:安从“地杰人灵”而来!


三问来安:安从何来?


来安历史悠久、地杰人灵、文化厚重。
来安境內文化景点多:
淮泗河畔有乾隆皇帝旌表,今被宿迁市政府命名的文物保护单位“胡氏节孝坊”。
有着四百多年历史,今天被国家重点保护的“黄嘴雌雄百果树”至今还流传着许多动人的神话故事,几百年来被人们一代一代传讲。
隋朝时瓦岗军驻扎来安时挖掘的古井“五里井”,今天已被洋河产业园精心保护并开发,作为泗阳一大景点即将对外开放。
乾隆下江南时,途经泗阳时曾建行宫在“陈祠堂”。
至今还非常响亮的“吴大园村”的村名曾是乾隆皇帝恩赐的。
陈毅元帅曾驻扎吴大园村布署指挥“宿北大战”,称赞吴大园村是“红色堡垒”村庄。
    闻名淮海地区的“吴大园革命烈士”陵园,园内陵墓中有被张爱萍将军亲自褒奖的“吴翠轩、吴森仁”烈士父子俩。
近年来,来安小学“农耕教育”的理念影响全国教育界,受到国家教育部的重视并推广,全国各地教育界参观者纷至沓来,参观“农耕教育”博物馆。
陈祠堂“美食一条街”的浓浓香味顺着京杭大运河的活水,源源不断地流向远方。
国家大型企业“洋河来安产业园”落座宝地来安这块风水宝地上,洋河人正在这里实现“蓝色经典”的梦想。
苏丝集团的精美产品,从这里跨上“欧亚大陆桥”,沿着“丝绸之路”奔向世界各个地方。
来安境內还有许多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
黄家嘴“竹络坝”传说着乾隆年间朱龙巧堵决口保民安的动人佳话。
包河村至今还流传着“包大人”治理包河的故事。
胡氏节孝坊旁还有神奇的“水晶湖”传说。
来安小学的旧址就在美丽的“水月庵”内。
来安老街周围曾有几口奇特而神秘的井:
街南的“南井”相传此井与小白龙的命运有关,人称“龙窝塘”。
街北有“北井”流传着神奇色彩的杨八姐的故事人称“扬八井”。
街东首的“东老井”就在“水月庵”內,老人们说此井是昆仑山来的仙女“翠姑、柳姑”来时所掘。
街西五里有千年前隋朝时瓦岗军挖掘的井,人称“五里井”这里还有“神鱼”的传说。
街中更有神奇的一口“砖井”,该井在老街南巷子里,老街象条弯弯的小船,据说南巷是船桅,南巷子里必须要住姓邵的和姓周的(邵即艄公周同舟),这口砖井就是船桅上的一盏明灯,照耀着小船去远航。
据传来安的井都沾着“小白龙、仙姑”的灵气,井与井地下水脉相通,井水甘甜,街上老百姓用井水做饭饭香,槽坊酿酒酒香,酱园下酱酱鲜,馒头店蒸出馒头雪白,茶馆烧出茶特甜,一百年前就流传着一首民谣:“蒋集馒头三树鬼(油条称油鬼),来安集一碗好开水”。
物以水而美,人因水而酷,地因水而名,史因水而古。水为来安带来了灵气,带来了深厚的文化底藴。
来安:安从“文化厚重”而来!




进入新时代,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又降临到来安这块风水宝地上。
县委、县政府英明决策,把县经济开发区规划在来安境内,全县上下招商引资,财力物力汇聚来安,短短十年间,来安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阡陌相连的农田,如今已是道路纵横的经济开发区,过去炊烟袅袅的村庄,如今已是鳞次栉比的现代化工厂,一大批大型超大型企业落座来安,居民小区如雨后春笋般地拔地而起,昔日的农民,如今成了城市居民,许多泥腿子走进工厂,成了产业工人。
来安的发展之快令人目不暇接,超乎寻常。今天她还在经济发展的高速路上疾驶,来安人民实现小康的梦想很快就会实现。
聪明智慧的来安人民,一定会把宿迁市的东大门打扮得更加美丽、漂亮!
“来安”的名字早已溶入历史,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上!
来安是个好地方!


返回列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登录或注册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微信公众号

群号65269298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