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荡东帝汶的中国人
闯荡东帝汶的中国人
人民网特派记者董力
2007年04月20日11:26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东帝汶,夹在印尼和澳大利亚两个大国之间的一个小岛国,人口不足100万。2002年正式独立,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也是最贫穷的国家之一。这里终年炎热,基础设施极度落后,疟疾和登革热肆虐,自独立以后多次发生大规模的暴乱。尽管如此,依然有勇敢的中国人来到这里闯荡。
记者在东帝汶住的地方叫“福来酒店”,一看名字就知道跟中国有关。说是酒店,其实按国内标准也就是个旅舍,在东帝汶这里可不能拿国内标准来要求。酒店经理陈兰在这里已经工作5年多了。酒店的生意非常好,全部住满了,而且大部分房间被联合国驻东帝汶综合特派团的雇员长期租下。在记者住的房间斜对面,还住着东帝汶发展部长席尔瓦。东帝汶局势经常动荡,自从陈兰来这里做经理以来,东帝汶已经先后发生了大大小小几十次骚乱。酒店雇佣的保安还算尽心尽力,在几次大的骚乱期间,堵住了企图前来偷抢的暴徒。但是,有一次骚乱期间,某个政党的人破门而入,说是要在酒店里开会,给酒店造成了不小的损失。记者问陈兰:“难道你一个人在这么动荡的国家经营酒店不害怕吗?”陈兰笑笑:“说实话,谁都不愿意经历骚乱,不过,这里的客人基本上都是联合国的雇员,上一次局势稳定了,他们联合国的人要撤出,结果帝力的几家酒店一下就没客人了,有几家都不得不关门了呢。”话虽这么说,陈兰也觉得将来的局势肯定是要稳定下来,到时候入住率就不能只指望着联合国雇员了。所以,曾在国内开过旅游公司的她也在考虑,等到东帝汶局势稳定下来、基础设施改善了的时候,就增加旅游项目。因为东帝汶的旅游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陈兰是个积极活跃的人,每年都会在酒店的院子里组织一次聚会,请在帝力的中国人以及大使馆的人前来一起庆祝中国节日、加强联系和团结。
http://world.people.com.cn/mediafile/200704/20/P200704201134592974612525.jpg
谢薛山在帝力的办公室里
“福来酒店”最早的老板谢薛山也是一个中国人。1999年11月,也就是印尼同意东帝汶独立之后不久,谢薛山是第一批来东帝汶考察商机的中国人,当时跟他一起来的同行们看到这里的落后和动荡,第二天就都走了,只有他留了下来。因为谢薛山认定,这里一穷二白正是象他这样的中小投资者发展事业的好机会。当年,联合国决定成立东帝汶过渡行政当局(UNTAET),全面接管东帝汶内外事务。很快,谢薛山就拿到了联合国价值60万美元的合同,翻新帝力市在之前骚乱中毁坏的办公楼。合同拿到了,却没有工人。谢薛山找到了一个缅甸的工头,让他带了57个缅甸工人来干活。但是,还有一个难题。因为东帝汶政府所有的档案都已经在骚乱中被烧光了,没有任何图纸。谢薛山只能带着这些缅甸工人一个办公室接一个办公室的丈量尺寸。经过很多辛苦,终于按时完成了这项翻新工程。不仅如此,他还同时建成了一个餐馆。餐馆一开业就迎来了大批客人,因为当时联东当局的大量联合国雇员都要吃饭。当时在这家餐馆吃一个炒饭要5美元,一个青菜也要5美元,生意好得不得了。60个座位,每张桌子一个晚上能上三台食客,门口还摆了11把椅子供食客等餐位。谢薛山很快又接着修建了福来酒店和Parkway公寓,房间迅速出租一空。除此之外,谢薛山还开始为东帝汶军队供应食品。可以说,当时谢薛山所有的生意都很红火。不过,随着在东帝汶的联合国雇员数量不断减少,谢薛山作出决定,将酒店和公寓脱手。前年又将餐馆也卖了。他看上了很长远的生意。
2006年初,谢薛山拿到了东帝汶政府发放的第3张捕鱼许可证,同年9月,又拿到了东帝汶东部考姆码头的配套设施建设权。这两张特许权可不得了。谢薛山自己没有船,就包了一家泰国的渔船,捕捞上来的鱼再销往泰国,由于当地渔民只有很落后的小渔船,只能在近海捕鱼,因此东帝汶渔业资源还没怎么被开发,谢薛山打算着自己买两条船,这样可以让自己拿到的捕鱼许可证含金量更高。考姆码头区有3.5万平方米,谢薛山打算把考姆建成一个国际渔业后勤基地,因为考姆西北、东北以及东南部各200海里的海域里有9000多条渔船,在考姆建成渔业后勤基地之后,可以为这9000条渔船提供捕后勤供应、海产冷冻、运输以及加工等服务,这个项目已经启动,得到了东帝汶政府的大力支持。谢薛山还考察了东帝汶东部的田地,筹划着租下大片土地,发动当地人种植蜡烛木(candlewood),从中提炼生物柴油。谢薛山的眼光和勇气着实令人佩服,记者问他在东帝汶做生意最大的风险是什么,他说:“这里的政局不稳定,所以在这里做生意需要特别小心,要保持中立,要避免被某派力量利用。”不过,他认为,如果等局势稳定了再来东帝汶做生意,那晚了,因为到时候这里的市场就已经全被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公司占领了,所以现在正是象他这样的中小投资者在东帝汶大展拳脚的时候。
http://world.people.com.cn/mediafile/200704/20/P200704201133443036312436.jpg
开心餐厅现在是帝力唯一一家中餐馆
离开谢薛山的公司,记者又来到了不远处的一家超市,在这里,记者见到了从福建来的两姐妹陈琳和陈玲以及同样来自福建的小伙林健。陈琳17岁就来到东帝汶,在这家超市已经工作了4年多了,一直做收银员。她忙着收银的时候,记者在一旁看她与当地人用印尼语、与西方人用英语流利的交谈,很是惊讶。一问才知道,这都是来东帝汶之后自学的。刚来时,也是困难多多,超市老板是她的新加坡籍姨丈,很严格,陈琳一开始语言又不通,夜里常常躲在床上哭。后来从单词开始学,由于平时工作全部得用这些语言,边学边用,刚一年她就能用印尼语和英语跟顾客交谈了!一个女孩子独自在这个局势动荡的国家生活不想家吗?面对记者的疑问,陈琳笑了:“我们福建人是不想家的。出来就是为了挣钱啊。”不过,平时她还是很注意安全的,晚上尽量少出去。在东帝汶这几年,陈琳已经成长得非常勇敢。据中国驻东帝汶大使馆综合处的徐敩介绍,去年5月东帝汶动乱,我大使馆组织撤侨行动时,由于人手不够,陈琳、陈玲和林健都去帮忙,自己反而没随着撤回国内。
http://world.people.com.cn/mediafile/200704/20/P200704201134173023294032.jpg
陈琳正在超市收款
林健的叔叔和母亲也在东帝汶,都在“开心餐厅”工作。林健的叔叔在这家餐厅已经4年了,全权负责。说起经营来,他道出了很多辛苦,东帝汶的物资匮乏,餐厅需要的原材料都常常买不到。为了买菜,他常常需要跑到山上或者别的省。一开始也不会讲这里通用的印尼语,由于天天跟当地人打交道,半年之后就能讲一口流利的印尼语了。现在,“开心餐厅”是帝力市唯一的一家中餐馆,生意兴隆,不过,每次骚乱时,都受了不少损失,玻璃多次被砸烂过,去年5月撤侨时,林先生冒着风险留下来看店。虽然东帝汶社会经常动荡不安,但是他们看着前景非常好,就一直坚持着没有关门。平时,也很注意跟当地人处好关系。从2004年开始,“开心餐厅”就开始给当地的孤儿院每个月捐100美元,已经坚持了将近3年,还经常捐大米给当地的穷人,送食物给左邻右舍的当地人。将心比心,赢得了当地人的友谊,前一段时间的骚乱当中,左邻右舍的当地人主动帮开心餐厅拦住骚乱人群,以免他们再来砸玻璃。
东帝汶总统、总理、国民议会议长等政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特别提到了正在这里进行中国援建东帝汶外交部办公楼工程的一家中国公司。在外交部办公楼工程施工现场,记者见到了在东帝汶已经5年之久的李怀强。2001年年底,中国山东对外经济合作公司派李怀强到东帝汶建立办事处,开始中国驻东帝汶大使馆临时馆舍项目。同时他还得负责公司承建的世行援建水利项目。李怀强来了东帝汶之后现学印尼语,几个月之后就能熟练运用印尼语和当地人交流了。在建设世行援建水利项目中,李怀强和同事遇到个难题,这个水利项目所在村庄的村民要求施工只能用本村村民,不能雇佣外村人。但是他们本村人数又满足不了施工需要。面对这个矛盾,世行的代表试图让东帝汶农业部和林业部去协调当地村民委员会,但是村民委员会开会时,全村每个人都要发言,村民说德顿语,世行的人说英语,一些很小的问题都要开很长时间的会,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李怀强和他的同事决定另辟蹊径。他们去做村长的工作,说服他不要开全村会议,而由村长和村中的长辈开会,通过他们去做全村人的工作。这个办法很快就解决了问题。世行的代表对李怀强他们也竖起了大拇指。
2005年5月份,公司派鞠清远来做项目经理,开始筹备建设外交部办公楼项目,工程去年5月开工,很快就因骚乱而停工,5月29日部分工人随撤侨包机撤回国内,直到去年8月才复工。所以现在得日夜赶工期,以便在今年11月完工。这家公司目前还签订了中国援建东帝汶总统府办公楼项目的合同,等东帝汶政府一清理出地皮之后立刻可以开工,目前正在商讨的还有中国援建东帝汶100套军人住房项目。所以鞠清远和李怀强他们还要在东帝汶工作很长时间。李怀强本来是个健壮的山东小伙,但是来东帝汶之后已经得过六七次疟疾和登革热,现在又黑又瘦,朋友们都开玩笑说他可以以假乱真做个当地人了。这么艰苦的条件,到底是什么支撑着他们在这里奋斗呢?李怀强说:“也就是凭着中国人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责任感在这里吧,既然咱们公司在这里援建的工程都是关系到两国关系的,必须按时保证质量的把楼建好,否则,公司的损失不说,最重要的是会影响到咱们国家的形象啊!”这座融合中式建筑风格和东帝汶建筑风格的大楼完工之后将成为帝力市最宏伟的建筑。在建筑工地上,记者还见到了来自四川的工地厨师小黄。别看他是工地厨师,东帝汶总统古斯芒尝过一次他的手艺之后印象深刻,有一次在家里宴请在帝力的各国使节,专门请小黄去做大厨,各国使节吃的赞不绝口,可让小黄露了一次脸。
在东帝汶,还有不少中国人在这里开商店、开网吧,他们就是靠吃苦耐劳和聪明灵活在这片恶劣的环境中顽强的生活着,看来“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中国人”的说法真是一点不假。(人民网帝力电)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责任编辑:赵艳萍)
页:
[1]